河道与山谷地区管道应急抢险难点与应对措施
摘要
本文系统分析了河道与山谷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对管道的危害,提出了应急抢险工作在预警、管道安全状态判别、抢险作业等方面存在的难点。从管道工艺运行、管体保护、灾害体防治等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,对提升河道与山谷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给出了建议,为今后管道灾害防治和抢险作业提供参考。
我国油气管道线路长,分布地域面广,所属输油气管道几乎穿越了我国所有地貌单元,管道沿线地形、地貌、气象等自然地理条件及地层岩性、构造、水工环地质背景复杂多样。每年汛期高山及沟谷区、河道穿越段、黄土分布区等区域地质灾害频发,油气管道不可避免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。为此管道企业每年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管道应急抢险。
1. 河道与山谷地区灾害特点
1.1 地质灾害发育情况
山区管道敷设方式可分为横坡敷设段和纵坡敷设段,以涩宁兰、兰成渝、忠武和兰郑长管道2005年至2010年排查出的4084处地质灾害为例,90%以上水毁灾害发育在河道与山谷地区,崩滑流等其他灾害则主要分布在山区横坡敷设段(图 1、图 2)。
1.2 地质灾害规模
地质灾害发育与自身重力势能和水动能密切相关。山谷地区地形陡峭,落差较大,岩土体积累势能较高,河道地区水流速高、动能大,造成这些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规模大、风险高,失事后果严重。经统计,滑坡是造成油气管道断管的主要原因。泥石流、洪水、河沟道水毁常导致管道长距离悬空,严重时会发生断管;崩塌易造成管道凹陷变形,影响使用寿命;坡面水毁、台田地水毁、黄土塌陷往往使管道出现露管、悬空的现象。
1.3 管道敷设方式与灾害的关系
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影响与管道的敷设方式息息相关。山谷地区管道横坡敷设带是崩塌、滑坡等岩土体移动类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区域,且沟内洪水、泥石流等灾害会对坡内管道产生较大影响。管道沿纵坡和山脊敷设工况下,受降雨影响,沟顶水土流失,也会造成管道埋深不足和少量露管悬空现象,但总体来看危害相对较小(图 3)。
管道沿不稳定河道敷设时,受河床摆动和砂砾石河床影响较大。河床摆动、改道使原本在岸上的管道进入河水中,易造成埋深不足、悬空漂管的现象,涉水作业更使汛期应急抢险工作难度大大增加;砂砾石河床岩土体结构疏松,极不稳定,易被洪水冲走,也会造成以上现象。
1.4 降雨与灾害的关系
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。近年来,北方地区极端降雨天气频发,主要表现在降雨天数变少,暴雨天数增加,降雨越来越集中。经统计,绝大多数的重大灾情都是在台风等极端气象情况下的降雨导致的,这也是近年来非常明显的规律。通过对近几年某公司汛期水毁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,少数极端暴雨导致的水毁数量占水毁总数量的一半以上(图 4)。
2. 河道与山谷地区应急抢险难点
2.1 识别预警难
(1)管道伴行光缆对地质灾害发生有预警作用,但对中断位置准确定位存在误差,特别是山区段现场定位往往花费数个小时,影响抢险效率。台风期间光缆多处中断,两端中断位置能较快找到,但是两端之间中断点定位十分困难。
(2)遇到台风、极端暴雨等天气情况,基础设施破坏严重,交通道路和通讯中断,并且伴随塌方、洪水等潜在风险,巡线员很难及时到现场排查。现在短距离的应急抢险点可以采用无人机前去查看,但飞行距离有限,最终排查结果仍需人员进场确认。
2.2 管道安全状态判别难
(1)行洪期间水流湍急,人员无法下水检查管道悬空状况,2022年汛前曾在黄河穿越点以测试无人船+声呐设备检测的方式,运用单波束、多波束、侧扫声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管道现状进行探测,但因河水浑浊,效果均不理想。
(2)当河道管道发生漂管时,水下漂管长度、管道摆动方式、应力大小及管道疲劳状态难以确定,现在只能在尽可能靠近的位置做一些应力检测和监测,但只能反映该处点位的情况,无法将整条管道的应力分布状态查清楚。
2.3 抢险资源短缺
抢险就是抢资源。台风等造成区域规模性灾害,交通、电力、通讯等多行业都在进行抢险,往往会造成挖掘机等大型机械、块石、混凝土等大宗材料以及人力短缺,给管道应急抢险造成困难。
2.4 抢险进场难
山谷地区应急抢险时,点位一般距离交通干道较远,大型设备和大宗材料进场十分困难,需要修建进场路。洪水、强降雨过后,土体饱和松软,很难提供足够的承载力,使得进场路的修筑周期长、难度大,拖慢抢险进度。
2.5 涉水作业抢险场地和抢险措施受限
河道行洪时,水深且流速较大,为抢险作业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。河床地形差,底部泥沙结构松散,承载力低,对脚手架的搭建和设备进场作业也带来很大风险和难度。应急抢险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控制风险,避免管道疲劳强度失效,恢复生产,但受限于工期、场地、资源供给等条件,许多方法、技术难以实施。
3. 河道与山谷地区应急抢险应对
3.1 做足准备积极应对
汛前开展防汛重点地段排查,完善应急预案,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,建立大型抢险设备和大宗抢险物资的社会依托。对极端气象、水库和江河重大汛情积极响应,必要时提前布置抢险力量,加密现场巡检,识别灾害活动迹象,对险情早发现、早准备、早启动。确认险情后,应迅速调集足够抢险资源,尽早启动修筑进场路,为抢险作业创造条件。
3.2 抢险工艺措施
管道泄漏会对河水、土壤等周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,当管道存在泄漏风险时,需根据输送介质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。对于输油类管道可采取降压、停输,关闭来油方向阀室阀门等,同时密切关注管输压力变化。对存在凝管风险的管道,如有条件可调整油品类型,必要时进行扫线。输气管道可采取降压、停输和放空等措施,并在抢险现场做好可燃气体监测工作。
3.3 针对灾害体的抢险措施
河沟道水毁主要灾害体为洪水,首先应跟上游水库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,调整水库泄洪计划,降低下游水位,为抢险作业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。其次应采取工程措施对管道进行保护,通过修筑围堰、挑流坝、河道疏浚等工程措施改变水流方向,降低洪水对管道的影响,同时留出空间使大型设备入场作业,或在管道下游修筑临时淤土坝、石笼、抛石等措施来抬升河床高度,使管道重新埋入地下,起到保护管道的作用。
3.4 针对管道的保护措施
河道应急抢险时可采取在下游打钢管桩、搭建脚手架、放置平衡压袋等措施对管道进行支撑加固,控制管道的位移和震动,避免管道材料疲劳,强度失效。另外要对管道的安全状态进行监测,包括管道位移监测、应变监测以及管道泄漏监测,实时掌握现场情况。
3.5 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
应急抢险时应注意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。油气管道介质输送压力高,要做好管道泄漏监测,以免危害抢险作业人员安全,现场涉水作业人员要严格管理,避免出现安全事故。汛期还应对抢险区域及周边地区进行气象和洪水监测,为抢险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。油品管道泄漏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,可在下游位置预设多处油品拦截点,一旦出现极端情况,能够减少对河水、土壤等周边环境的影响。
4. 结语
为更加经济合理、安全高效地控制河道和山谷地区管道地灾风险,降低抢险难度,保障管道安全,建议从下面几方面来改进提升:
(1)提高管道建设质量标准,从根本上减少险情发生。尽可能减少管道横坡敷设,避免管道在河床摆动等不稳定河道内长距离敷设和穿越。
(2)管道投产运营后,应积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识别,降低地质灾害风险。综合运用遥感、光纤震动等技术手段提高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率,早发现早治理,对不稳定河床敷设段可采取改线、提高设防标准等。
(3)引进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装备,多借鉴公路、铁路等行业的创新技术和经验,化为己用,从而提高河道与山谷地区管道应急抢险效率。